欢迎访问鼓楼教育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教研在线>>教研天地>> 文章
聚焦新课标,共研文学阅读——基于过程性体验的小语高年级课堂教学研究暨‘金陵好课堂’行动(十一)

发布时间:2023/12/15 9:24:08 作者: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666次


冬半如春暖,疏花满路开,128日下午,“基于过程性体验的小语课堂教学研究暨‘金陵好课堂’行动”在南京市银城小学浦江路校区展开,参加活动的有鼓楼区小学语文高年段主题式教学骨干研训班的全体成员以及银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们,本次活动由银城小学课程部主任冯凯馨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琅琊路小学的杨卉老师带领琅琊路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了民间故事,为大家带来了一节微课,一起品味民间故事中的“巧女”形象。杨老师用谜语开启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先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巧女”,接着,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创编自己的民间故事,最后,激发孩子的讨论:当时代变迁,“巧女”已经不再被简单定义,这些“巧女”形象的民间故事是否还有口耳相传下去的必要?孩子们在一个个问题中侃侃而谈,精彩纷呈。

第二节课由青云巷小学的赵涵老师执教《少年闰土》第一课时,赵老师带领六16班的孩子们走进了鲁迅单元,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先请孩子们交流预习中发现的新鲜词,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接着,赵老师从第一小节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闰土在“我”的记忆中如此深刻,学生通过品读闰土给“我”讲的四件新鲜事儿,发现闰土见识广、纯朴、能干、勇敢、敏捷,发现“我”非常羡慕闰土。整节课,学生的分析紧扣文本和老师给的各种资料,解决了重点,同时表达自信。

接下来是金陵汇文小学的周德波老师的说课,周老师就《好的故事》第一课时,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说课,整个环节清晰,可操作性强,每个任务下有清晰的三四个步骤,如鲁迅这个梦境有什么特点?梦境中的事物是哪些地方的事物?如果梦境是一幅画,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在周老师的设计中,联系了课文内容和鲁迅本人,请孩子两次谈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引导孩子深入认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革命家。

最后一节课由银城小学的冯凯馨老师和六17班的孩子们一起带来《好的故事》第二课时。这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距离孩子时代久远。冯老师先围绕梦境“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找一找鲁迅梦境中美的人和事以及美的色彩。17班的孩子默读批注的习惯很好,能紧扣两个梦境中的景物和色彩,分析静态和动态之美,在悠扬的音乐中读出了梦境的美好。接着,冯老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几次进入课后资料链接,思考“为何鲁迅身处“昏沉的夜”,却做了美好的梦?学生结合资料链接以及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1925年的时代背景,找到了”昏沉的夜“其实是黑暗动荡的现实,好的故事和美好的梦就是鲁迅先生的希望、追求和寄托。最后,冯老师请孩子们课堂上当起了小小评论家并梳理《野草》一书中不同章节的“我梦见”,引导孩子课后自己探究这些梦中的故事。整节课内容充实,环节紧凑,冯老师张弛有度,17班的孩子也是敢说、会说、说得好!

聚焦新课标,在教和研的学习之路中成长和攀登。今天的几位老师在文学性作品的执教中都巧用资料,关注学生的潜心思考,落实新课标中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学有所得,使研训班的成员老师们获益良多。

©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8438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