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鼓楼教育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学生乐园>> 文章
奇妙微观世界 显微成像技术初体验--2023年鼓楼“科普学堂”专家报告进白小

发布时间:2023/5/8 9:52:44 作者:白云园小学 浏览量:998次


426日下午,鼓楼科协主办的“科普学堂专家报告会进校园”活动在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举行。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丁璇老师为五年级同学带来一场“奇妙微观世界----显微成像技术初体验“科普讲座。

微观世界到底有多小?一根肉眼可见的头发丝直径约6090微米,而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红血球、病毒甚至分子、原子只能用更小的纳米单位来描述它们的样态。显微镜正是帮助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眼睛”。五年级的孩子对显微镜并不陌生,他们在显微镜下亲眼观察过微生物和细胞结构。但这种显微成像技术是如何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呢?早在汉代,中国已掌握水晶透镜工艺,随后欧洲出现了玻璃加工技术,两种技术相遇产生了玻璃透镜十六世纪荷兰詹森父子发明了由两片叠加的透镜和调焦筒组成的复式显微镜,这是现代显微镜的雏形。十七世纪胡克复式显微镜具备了显微镜的完整结构,并第一次用于科学观察,发现了细胞的存在。由于透镜磨制技术的进步,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列文虎克单式显微镜,从而打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随着玻璃透镜色差与像差问题的解决,多光源和拍照功能的引入,以及功能和细节的优化,二十世纪初诞生了现代光学显微镜,观察范围扩展到以微米计的细菌。为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显微成像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荧光显微镜将多彩荧光蛋白引入生物体,成功克服了无法观察透明物体内部结构的难题。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则能更加清晰地观察细胞里分子的分布和运作情况,观测精度达到10纳米级。除了看得更清楚,荧光显微镜的活体成像技术还在抗癌药物筛选、胚胎发育、脑科学等研究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丁老师的讲座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激发了同学们的未知欲,他们全程专注聆听,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他们积极与专家互动,思维活跃,勇于表达。

此次科普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对显微成像技术有了更丰富的认识,拓宽了知识面,同时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也让他们对技术促进科学进步有了更深的体会。“科普学堂“拉近了孩子们与科研专家的距离,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激发了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促进了科学素养的提升。


©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8438号

管理入口